【美·校园生活】淮高文苑第四期

发布时间:2022-04-07 点击次数:10342

烟火里的尘埃

高一(1)班 周珂羽

夜的帷幕悄悄落下,属于这座小城的热闹方才登场,场上的人们既是观众,也是演员。看着满城的烟火气冉冉升起;看着烟火中的粒粒尘埃为了生存漂泊奔波;看着彼此苦笑一声道,“这就是生活。”

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三轮车

黯淡的红在车身上斑驳着,生锈了的车轮吃力的转动。快速而有节奏的发出刺耳的“咿呀,咿呀”声,哪怕是柏油路面上的一粒小石子,也能使我们狠狠地颠簸一番。开三轮的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爷爷。岁月留下的痕迹太过明显,他佝偻着背,几乎是趴在了车龙头上驾驶。尽管年迈,但车技一点也不赖,他能载着我们于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穿梭。我和妈妈将心悬着,一遍一遍的劝他,慢点,再慢点,要守交通规则。他老人家反而越说越来劲,这辆小轿车插一下,那辆别一下,我们走得很潇洒,只留下不满的鸣笛声在身后咆哮。

“放心,放心!我开了十几年喽,哪条路会堵,哪条不会,我摸的一清二楚,安全,安全滴——”浑厚而又沧桑的声音响起,将骄傲和得意展现的淋漓尽致。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,他佝偻的背也微微挺直。

“老人家,您这么大年纪了,怎么还出来干这个行业?”妈妈问了一个我也正疑惑的问题,将仍在得意的他打断。

有好一段时间,车内只有车轮发出的“咿呀,咿呀”声在回荡。

“唉——”

老人刚刚还骄傲地微微挺直的背复又弯了下去。甚至埋的更深。车窗外的秋风还在,不解人意的呼啸,我将车窗拉紧,静静地听。

从老人的口中得知,他有一对子女,儿子在北京,女儿在上海。说是生活在大城市,但其实过的也十分拮据。许是省那机票车票钱,亦或是真的忙到没有时间,他们一年只有过年时才会象征性地回来一趟,给老人带点保健品。老人也有退休工资,如果日子过得简单一点,每个月还会有点剩余。但他老伴走的早,家里空荡荡的,于是老人选择出来拉拉三轮。老人嘴上说着是为了攒点钱给自己的宝贝孙子将来念书用,但我感觉他其实是害怕孤独。

妈妈在为老人的经历叹息。

“叹气做啥?他们很孝顺的,他们已经三番两次要接我去他们那边住。只是我没有同意罢了,他们也不容易的,那边房子死贵,房贷估计还要还到孙子辈呢。我去了,不是给他们尽添乱嘛!”老人干涩的笑了笑。“都不容易,都不容易啊——”

拖长的尾音仿佛拉下了喧嚣的闸门,在这繁忙的市井中,车内车外,竟然只觉得安静到压抑。

我被老人的豁达和乐观深深感动。似是有一粒石子坠入心湖,荡漾起一圈一圈涟漪,久久不能平复。无人赡养的空巢老人为了驱散孤独而出来拉车,年轻的子女在所谓的“大城市”中为了生计忙碌奔波。生活就是这么不尽人意吧!

剩下的路皆被沉默替代,一路上思绪辗转,心中宛如有几缕情愫被牵扯,拧成乱麻。

“到站喽!”他吆喝起来,将我从沉思中拉回。

“多少钱?”

“你们听我唠了一路,少收点,十块,就十块吧。”他开心地笑起来。数十公里的路程,少说也要二十起步,就因为我们是他的倾听者,他便如此开心。眼眶有点湿润,我在座位上悄悄留下二十,妈妈看到了,递给老人十块。

“老爷子,谢谢了啊!”

“为救李郎……”老人摇头晃脑,哼着小曲儿驶去,在他身后,仿佛有光……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私家车

刚下了三轮,便有个年轻的私家车司机远远的招呼我们过去,寒冷的秋却只一件短袖,满满的朝气渗透到空气中,但和旁边人说话时脏话连篇,斜叼着的烟吞云吐雾,我厌恶地将眉头蹙起。相反,有一位大叔打开车门,径直地向我们走来。熨得平平整整的蓝色衬衫透露出成熟的气息,没有多说什么,拎起行李箱便往车那边走去。他用磁性的声音和我们谈着价格,和蔼可亲,平易近人似是他天生就有的标签。

上了车。尽管车很普通,但车内的陈设给人一种清新美好的感觉,简约的手机支架挂在空调扇前,半旧的坐垫干净服帖,空气中弥漫着柠檬的清香,一只绿色的小恐龙挂在挡风玻璃上,又给人带来一点子灵动与可爱。

短暂的赏心悦目被嘈杂的叫骂声打断,是刚刚那个向我们招手的年轻人。他指着大叔的鼻子,控诉着他抢自己生意的罪行。我透过车后的挡风玻璃看着大叔,他只是点着头,默默地为我们把行李箱摆放好,没有反驳,也没有反抗年轻人的推搡。他一直默不作声,不予理睬,直到上了车,将车门关紧,扬长而去。

“骂得那么难听,你不生气吗?”

“生气?有啥好生气的,生气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嘛!”他微笑着答到。

妈妈许是困了,早早地便在车上睡了过去,我坐在前排,看着挡风玻璃上用吸盘挂起来的绿色小恐龙忍俊不禁。

“叔叔,你这么大个人了,咋还喜欢这个呢?”

“这个啊,”他看了眼小恐龙,嘴角上扬,语气中是满满的怀念和宠溺,“这是我女儿送我的,那年她才十岁。”

红灯,他迫不及待地打开手机里的相册,里面有一个叫“宝贝女儿”的文件夹。他将这个文件夹点开,里面一千两百多张他女儿的照片,有合照有自拍,有的拍于八岁,有的拍于十五,他上下翻动着。点开一张,那应该是他最喜欢的一张吧,笑意在他的眼角堆起,愈累愈多。

大叔展示给我看,那是一个十分可爱的女孩。眸子清澈,天生冷棕色的头发被一只绿色的小恐龙别起,大大的剪刀手映入眼帘,笑的很动人。

“好看吧?”大叔向我投来询问的目光。

“嗯呐,确实挺可爱的。”

绿灯,大叔心满意足的把手机放回到手机支架上,页面上依旧是女儿的照片。“我家这个啊就喜欢到处跑,非要到外地上大学,不过呢,只要她好好学习,我们这些做家长的,再苦再累也不在话下。她小时候可粘我了……”

不知怎的,一下就想到了那个老爷爷,这样的人很多。他们很不起眼,置身于这个城市,不过只是一粒粒尘埃罢了。但,我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了光。生活不易,即使自己劳累,忍气吞声,但是他们仍然向往生活,不抱怨不放弃,支撑着他们的只是生活中细碎的美好与希望,是对子女的期待,是对他们的爱,是乐观的生活态度。是他们身上的光,编织起这个小城的烟火……

到家了。

“爸!”

“嗯?”

“没事……”

“爸!”

“嗯?”

“辛苦了”

“哈?没事,不辛苦不辛苦……”

大学

高一(2)班  唐海燕

由于我家离学校太远,家人在学校附近小区租了房,有两个正在准备考研的小姐姐与我们同租。

这周回家吃过晚饭,其中一位小姐姐拉上我去散步。走在路边,隐隐约约能看到淮安工学院大楼顶部醒目的学校名称。小姐姐兴奋地向我讲述她的学校生活,食堂、社团、环境,每一个都令我向往。

她突然提议:“我想带你去我们学校看看,你想去吗?”我回忆了她对大学的描述,有些激动:“好啊!”

天已完全黑了,淮工门口,三五学生成群结队地进出。我正对着学校最高的一层楼,既期待又惶恐,这将是我第一次进入大学校园。

小姐姐挽着我的胳膊,我们踏入了校园。

大学真的很大。在我眼里,大学是一个可以包容万物的地方。片片葱绿的灌木和树木,各色的小野猫懒洋洋的卧在路边,朝路边的人高贵地“喵”一声似打招呼。不同的系里大学生们青春洋溢,他们怀揣着的不同爱好与梦想,都能和谐相融于大学之中。

呈现在我眼前的,正中间是一个长长的花坛,两边宽阔的道路一直延伸到教学楼。刚走不远,两辆共享单车从身边走过。骑车的人长发飘逸,笑容满面。她与同伴喊话,银铃般的笑声愈来愈远,却在我心中激起无尽的涟漪。在这样星罗棋布的夜晚,脚踏单车,感受微风的轻抚,在少人的路上自由骑行,该是多么的舒畅啊。

教学楼前方是一个池塘,片片荷叶安详地舒睡。小姐姐带我左顾右盼,终于寻觅到了一株藏匿在碧绿中间的粉红色荷花。看它如仙子般清新脱俗,淡雅幽静,亭亭玉立于中央,突然而来的欣喜笼罩着我。

池塘上有一座桥,酒红色的栏杆,镶嵌各色鹅卵石的桥面。站在桥上,波光粼粼的水面就晃动在脚下。习习微风抚过脸庞,远处茂密的树林静谧地立着,只觉岁月静好。

继续走到一块空地上,小姐姐笑着说:“每年新生入学时,这片空地都会被滑板社团和轮滑社团的同学所争夺,他们争相在这块空地表演自己社团的‘绝活’以招揽新生入团。”

我兴奋了,想象自己穿着心爱的轮滑鞋,在这块空地,不,在整个校园里,与有相同爱好的朋友一并,任风吹乱发丝,任汗水酣畅流下,踏过一片片校园的土地,在这留下属于我的记忆。自由洒脱是我幻想中的大学的自己。

最后,小姐姐带我去了食堂。各色各样的招牌让我的双眼应接不暇。小姐姐为我买了一杯奶茶,温热,驱散了在风中待久了生出的寒冷。奶茶入口香甜醇厚,正如我所期待的大学生活。

临走前我又不舍地看了眼被柔和灯光充斥着的图书馆。我想,我以后一定要每天泡在这么大的图书馆里。

渴望的种子在少年心中种下。她怀揣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,在高中的学习道路上会坚韧不拔,不言放弃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异域情怀

高一(3)班 汤希捷

此后,他远走异城关山……对往日良辰只付之一叹,借纷景象把心事排除。”

这是拜伦诗中描绘的被驱逐出伊甸园的人。如今的青年,不再怀有对乐园的怀念与凄然。大时代的洪流里,人们总是在追寻。一如一个二十岁的青年,他对世界的憧憬,是远大于对习以为常事物的留恋。新事物的气息太过浓郁,驱使人们策马扬鞭,义无反顾地奔赴未知异域。

异域情怀不是囿于世俗的东西,它是一擦就着的火柴,跳动着的火苗,让你的心痒痒的,于是,你起身向着光走去了,去改变自己积尘已久的生活。因为异域情怀生于浪漫主义,所以它难免会被现实摧残得形销骨立。有的人己在心中立下了一个远在异域的目标,但当他终于得以伫立在那个遥远的地方,却悻悻然发觉,这真真切切摆在眼前的异域,兴许还比不上他的起点。于是悲叹自己碌碌无为,陷于怅惘。更多的人是离乡几载,甚是思念。他们都是异域情怀的实践者——也必然是失败者。

为什么?他们都是异域情怀付诸实践然后回归平庸的普通人,但异域情怀究其根本是一种广泛涌现的心绪。它不像“拿来主义”,是可以立即去实践的。你可以为彼岸而奋斗,但切勿过早地到达彼岸。彼岸的路途,意味着彼岸的存在;彼岸的到达,不就意味着彼岸的消失吗?“试问岭南应不好?却道“此心安处是吾乡'。”当异域情怀变成了现实,它有可能成为人们自怨自艾后的自我安慰。

有人说异域情怀违背了我们中国人骨子里对乡土的坚守。然而我认为这样的旅途,正是对家乡的找寻。游子经历万里长路,才能懂得思乡。他抚摸着座座驿桥,才发觉踏上旅途的那一刻,就是踏上了归途。异域情怀隐隐地根植于乡士情怀中。它是一种梦寐不得的悲哀。

那就奔向你的异城吧,用一柄长剑刺穿那现实——这是你的罪,也是你的福祉。

星光不负赶路人

高一(5)班 骆子阳

栖枝的候鸟从不绝望,它们明白春天总会来临。漂泊的云从不停歇,它们明白总会达到归属。泰戈尔从不悲慨,他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。

“凡心所向,素履所往,生如逆旅,一苇以航”。我们应庆幸自己来的这个世界上,得以领略人间美好与沧桑。但愿每个人都有梦想,并为之以航。

其实,于茫茫之中,每个人都只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蝼蚁,渺小而微不足道。就好像一条条独立的向前延伸的线,我们不会知道哪里是尽头。

的确,人生而平凡。于平凡中,有的人选择浑浑噩噩的生活,粗茶淡饭足矣,而有的人选择可以点燃燎原的星火梦想,努力着,不负自己,不负韶华。

每个心怀梦想的追梦人上路了。日复一日单调的生活,四面八方涌来的压力,一路走来的迷茫,又浇灭了多少青年的心火,自此沦为路人。不再有信誓旦旦的承诺,不再有热情洋溢的声音,不再有努力追梦的背影。

他们想,什么梦想,简直就是荒唐,生活不许我拥有梦想,一切,算我年少轻狂罢,就此了了。

“可世间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,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。”

我也承认,世间或许真的不像我们年少时憧憬的那般美好,或许不像儿时童话里的那般完美,或许不想我们预想的那般简单而顺利,但它终究会对敢于追求,敢于坚持的人拥抱。就像好运总是要先捉弄一番,然后才向坚韧不拔者微笑。

或许你正身处逆境,被现实无情地伤害,或许你正茫然失措,不知如何走下去,或许你正悲痛欲绝,因心事而烦恼不断,请你坚持下去,相信希望吧,快乐总会来临。

我愿有一天,能踏遍千山万水,尝遍人间疾苦,阅过世间繁华,觉得人间值得。或许有点难,不过我相信希望。

朝花夕拾

高一(5)班 骆子阳

怀旧,是一种对过往生活的留恋,对记忆的追溯与享受,对人生落花的捡拾。对于过去的事情我总是有种偏执的喜欢,指望“揽流光,系扶桑”,那些依稀记得的故事,以及像拥抱薄暮下港口海风的温软情感。

我喜欢泛黄的照片。我喜欢在家中的某个角落,塞着耳机,将世界隔绝,然后轻轻地拿起那几本旧相册,拭去上面的余灰,眼前更清晰,将你我拉近,置身于时空交错的幻境,我便一头栽进十年前的仲春。只记得春雨和现在一样,从不吝啬给予自己的爱与滋养,洒向每一寸土地,我也是一个被呵护的小生灵。可惜那时候的自己,还不谙世事,不懂得伤春悲秋的道理,只是撑着一把动物图案的小伞,邀垂柳起舞翩跹,同飞蝶赏花幽香。记得那年的雨下来多少场,记得我的花儿与漏风的门牙都随着路面上流淌着的雨水远去。

我喜欢破旧的蒲扇。以前家里的那把外婆从不离手的蒲扇,早就随着空调的到来而退出了舞台。可记忆里的那阵阵蒲叶香的凉风,又把我吹回了那个抱着半个西瓜的盛夏。那时候还没有空调,只有那种老式的三片扇叶的悬挂式风扇。仲夏夜的暑意就像白昼里不停的蝉鸣,连绵不绝地席卷而来。外婆总是会坐在我的小床边,哼着小调,褶皱的手掌轻轻拍打着我的软软的背,一下一下地将我扇入梦乡。思绪还滞留在被告知蝉蜕渐渐脱落的盛夏,现在我穿着长袖外套在空调房里,捏着雪糕,雪糕甜腻得让人牙疼,它融化了,就好像我也要和它一起融化。

我喜欢mp3里的歌。“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……”那时候的我们戴上耳机,就仿佛大脑在开派对。初中时候,和同桌的同学因为爱好唱歌而结为好朋友,一起唱歌是我们的日常,即使我们用着拙劣的唱腔与不饱满的情感但仍然唱完了的三年。赵雷先生用一把木吉他弹唱了一座城市,我们便用年轻去追。

即使浩浩荡荡的天马行空的幻想被搁浅,我们依旧心怀远方。

我喜欢邮政局门口的绿色的铁皮信箱,或许一年到头也不会有几封信需要被递送,但这个铁皮的小家伙永远都站在那里,期待着人们的眷顾。望着来往的车水马龙。他会不会想起那些人的故事,他与她每周一次的相互简讯。人们将笔墨与纸香化为隔山海的思念,仅仅是一段缱绻缠绵的文字也能让人红了脸。毕竟没电话的从前,奔跑只因思念。

我喜欢小时候短短的衬衣。

我喜欢被翻烂的童话书。

我喜欢老掉牙了的民间故事。

我喜欢皱巴巴的邮票。

我喜欢吹着晚风叮叮当当地骑自行车。

其实,我还是喜欢生活的每一个赐予。

“我们欢喜地承受生命中的每一笔,人生没有败笔,每一笔都是天意。”

 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花园,深植心中,便香了灵魂。

五更钟动笙歌散,十里月明灯火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