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美·校园生活】淮高文苑第十一期
年
高一(4)班 孙凯琪
小村还没休息,微吐着青烟,给自己拢了一层薄纱。家家户户灯火通明,正筹备一场盛大的宴会。
我极爱这个时候。刚煮好的红豆泥香甜,祖母总会给我来上一小碗,我吃,她继续揉面。祖孙两在昏黄的灯光下一起“忙年 ”。夜里发好的面,早上就要施展自己的用处了。在案板上跳跃下坠,将自己一身面意甩尽,留下劲道。任祖母将自己变为圆圆的包子皮,吃下一块又一块馅料。大蒸笼早已备好,挨个摆满包子,起火。看着小厨房烟雾缭绕,想起祖母曾说的“笼”,那该是个怎样的情景,一家蒸完另一家,笼在年前一直不冷却。
到了大年,天微亮,鞭炮声就炸醒了小村,依旧是接龙式的,从村头响到村尾。一声声拜年声更为村子添了喜气。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。家家飘着香,各样吃食的香味混织成香气四溢的新年。
最期待的还是晚上的烟火。漆黑的夜晚,绚丽的烟火亮了一方天地,亮了孩子们的童心。嬉笑声让黑夜也多份色彩。那时一家人在一起便好。
城里的灯火比小村更亮。但低着头一方亮亮的屏幕足矣,团圆饭吃了就散了。豆泥不再香甜,蒸笼不再喷香。就连往年最爱的烟火,都不了了之。就连红包都是线上抢获,那装着情的纸包只在记忆深处。似乎年都带了愁绪。每逢过年心里都装着淡淡的年愁。
“回家过年罢。”远远的,我们的小村安静地伫立在那里。淡黄的灯光与记忆重合,又闻到了面香,一切都柔柔的,勾人心思。祖母深深的纹路似乎都平展了许多,脸上总带着笑。放下手里的方屏,走进厨房,看着噼啪作响的木柴燃烧,望着雾气勾缠。心里的愁绪淡去,长舒一口气,接过冒着热气的包子,一口下去豆香四溢。这才是年!我们的年!
“不让放烟花了,年味淡了。”烟花不过是年的点缀,少了又何妨?将自己脱离那一方屏幕,与长辈一同忙年,年味才能更浓。年可不止放烟火,还有其他习俗,不妨问问长辈,和他们一同去遵循习俗过一个传统的年。
年,是人们对过去的告别,对未来的期望。过好年,过一个年味十足的春节,为自己开一年的好头,才能好好告别牛年,跃上时间的虎背,追赶新的岁月果实。
放下方屏,年味依旧很浓。
恰逢此春
高一(4)班 姜淼
于正月若隐若现的风雪中蓦然回首,才惊觉寒冬早在浮动的新芽上缓缓渡远。此番时节,愈觉那阳光和暖,筛了满世界的碎金,在奔波的人们的脚边头顶静静流淌。无论哪一隅的寻常巷陌,皆有无边的烟火气冉冉升起飘散,肆意蔓延。无他,新年将至,春节将至,虎年将至。
幸会,春节,我们最终与你在这玄序之末相逢。
自那雪月风花的元明唐宋,到如今华灯初上的繁华盛世,春节永远是一年中最浩大的盛会。亦是山海情,亦是神明意;观天授时,斗柄回寅,万象复新,是为春节;一谢天地神灵,二拜先祖恩德,三祈风调雨顺,是为春节。春节古唤元朔,元日,元辰,元即开始,春节正是新一年之始。
“除夕更阑人不眠,厌禳钝滞迫新岁”守岁的人始终目不转睛,他的眼神或许一直望着天上的月亮,或许一直停留在微摆的灯笼上。微弱的星光也许会将他们的目光又引向天上北斗,那是下一年方向的指引,是未来的期许。拂晓间,天光明朗,风过山海;推开门,寒风里夹带暖意;行到街上,热闹非凡。纵未开春,这深入人间的第一枝红杏,也引满园春色。烟花升起,响亮而清脆,如星辰倾泻,热烈遍布天地。于是,春节炽热地登场了。
春节是人与天地自然的约定,亦是人与人之间的相聚。万家灯火之下,至亲相交围坐一圈,眉眼含笑,满座衣冠皆相忆,此间美酒且共挥。觥筹交错,人声交织,心中亦都欢喜。屋外寒风凛冽,却仍让人感叹:这就是春节,这就是年。
“入春未几日,此节已千年”生命如白驹过隙,转瞬而逝,时常令人扼腕。幸得岁首有春节,在飞逝的岁月里,在纷乱的世俗里,在如梦的人生里,给予每个人最温暖的守望,最安稳的抚慰,最真切的念想。
思绪拉远,春节自古流传,它身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首,早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日子;它是一坛积淀千年的老酒,愈陈愈浓;是一簇向阳而生的鲜花,灿烂芬芳。无论何时低头轻嗅,都有滚烫馨香萦绕于鼻尖心间。它亦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文化火种,是刻在了灵魂里的永恒逆旅,不曾也不会离去。神州大地上,漫漫时光里,我们依存它,守护它,珍惜它。春节这一天,定然飞花漫天,日光明媚,自可放下重担,银鞍白马,载酒同游;今朝肆意醉,莫论明日愁。这一年,这一世,被岁月赋予的所有曲折,或许只为了岁首逢春这一刻。春节不朽,人生不朽。
春节这一天,祈山河无恙,念人间永安;月光伴灯光,万洒人间,五千昨日悲欢,五千余生恭祝。
一路顺风,陌生人
高一(5)孙钰航
“已经八点五十了,还有十分钟就发车了,能祝我一路顺风吗?十三年没有回家了,真不容易啊······”视频中的男人一手拎着个塑料桶,一手握着杯粥,对着摄像头露出难以掩藏的笑容,弹幕上则是满屏的“一路顺风,阖家团圆”的祝福。
从一直让老外不解的“人口大迁徙”,到火遍世界的文化ip,春节这个喜庆的传统节日正在展现其独特的魅力,焕发出蓬勃生机。“有钱没钱,一样回家过年”、“饭局上的张处、李局,回乡过年就成了乡亲们口中的拴柱、狗蛋······”这些幽默的段子让更多在外漂泊的人下定决心,奔波万里回到家乡。美不美,故乡水,亲不亲,故乡人。不管何地,不管是谁,在一声声鞭炮中都走回温暖的港湾。
他乡纵有万盏灯,不及故乡一轮月。只要有华人聚集的地方,家家灯火通明,处处张灯结彩。不经意间,街上从昨日的简单朴素变成了今日的绚丽红火。去除封建的糟粕,留下优秀的文化内涵,春节让更多人回家团圆,更多的乡愁被带回了故乡。
种种特殊的原因,让古老的春节面临挑战。三年的疫情让一些人的生活“停摆”。就像山峰在与风的对话中一点点把岩石变成砂砾,年轻人心目中的传统观念在与时间的对抗中逐渐动摇了。在疫情中不愿回家的他,也许不想让乡亲看到那个难免狼狈,难免濒临崩溃的自己。在社交媒体上保持光鲜亮丽,岁月静好,真实的生活却一团乱麻。即使回家,也常常会有“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”式的尴尬。还好,当我们坐在长辈身边听他们拉家常,说天地时,那一副僵硬的微笑随机卸下,一切的苦闷都被吹散,随着风雪灰飞烟灭。
春节中最能打动我们的就是那值得铭记的平凡生活。有人直播自己在乌苏里江捕鱼的辛劳与收获,“我在好好干,你们不管干啥工作的,也好好干!”听着就特别给力。从亿万中国人分享的春节生活中,你能清晰感受到一种乐观的精神—从那种发自内心的对生活的热情,令人感动。马尔克斯说,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,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。最我们眼里,什么值得分享,什么值得被庆祝?春节告诉了我们答案:不是矫揉造作的炫耀,而是洗尽铅华的岁月。
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”在这喜庆的音乐中,看着为购买年货而排起的长龙,享受阖家团圆的欢乐。年味浓了,亲情重了。我真心祝愿每个归家路上的陌生人虎兆丰年,虎报吉祥!
上一篇:【美·校园生活】淮高文苑第十期
下一篇:【美·校园生活】淮高文苑第十二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