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美·校园生活】淮高首届“文苑英才”征文比赛等你来投票…
“语妙心常在,文明品自高。为了更好地推进“融·学”课堂实施进程、提升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,我校近日组织、举办了淮安高级实验中学首届“文苑英才”征文比赛。
本次大赛各班级同学积极响应,踊跃报名,共收到学生原创作品共四十余份,充分体现了淮高学子文学创作热情。在日常学习中,同学们兼顾语文的工具属性与人文素养,既能创作出辩证严谨的议论文,也能创作出情感真挚的散文、小说。无论是充满浪漫遐思的诗歌,还是饱含社会意识的戏剧,在这次比赛中都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本次参赛的作品拥有多样的题材与形式,拥有丰富的思考与情感,经由语文专业老师的仔细筛选、严格审定,共选出特等奖十名,进一步举行本次大赛优秀作品“网络最佳人气奖”评选活动。
鞋匠老陈(片段) 我坐在木制的工具箱上静静等待,他把鞋倒扣在一块铁垫上,打开工具盒,从右上角的盒子里拿出十几个小铁钉,用嘴唇含住,往鞋上钉一个,就从嘴里往外取一个,像接力赛,有条不紊。 静坐在他的对面,注视着他。那双爬满青筋的手,满是皱褶,粗糙得像老树皮,岁月无情地在他酱紫色的脸上刻下了道道深深的皱纹。他的动作娴熟,神情专注,仿佛在他的眼中那只鞋是一件等待修饰的艺术品,周围的喧嚣都与他无关。 2150 蜿蜒在钢铁森林里 我们已太久没见过明媚的太阳 空气的味道已化作冰冷的数据 每一缕春风里都飘着虚无 怎样去拥抱那最原始的梦 如婴儿沉睡在母亲的臂弯 温润的泥土里只钻出机器的荆棘 飞逝的时间与空间里 我们是行走于地下匆禄奔忙的蚁 涌入一节节呼啸而过的飞驰列车 沉默着被带去已经褪色的远方 怎样去呈现一颗鲜活的心脏 以冰冷的文字,还是爆炸的图像 视觉时代里我们都无处喘息 高悬的太阳慈悲垂眸 亘古光辉轻柔拂过每一个生灵 却难以融化人类钢铁般的隔阂 飞逝驱动着齿轮走向永恒 怎样去坚守人的崇高神性 似苏格拉底捍卫他的正义 在沉眠深渊以前我也愿凝望太阳 朝花夕拾(片段) 即使浩浩荡荡的天马行空的幻想被搁浅,我们依旧心怀远方。 我喜欢吹着晚风叮叮当当地骑自行车。 五更钟动笙歌散,十里月明灯火稀。 乡音(片段) 枪声太响了,他的耳朵传来阵阵嗡鸣,脚步离开大地的声响地动山摇,他的耳朵被血糊住已经听不清。”维尔弗里德!撤退!撤漏!”卢西安诺焦急的呼喊,但迅速被枪声淹没。 “前进!前进!”敌军叫嚣着 我当然得前进,维尔弗里德想,我的身后是我的战友,我的身前是伤害母亲的豺狼。 他的血液迅速流失。 “前进,前进!”是熟悉的声音 维尔弗里德拾起枪探头眯起眼找准心。 一泼热血从他眉心扬起,染红了天空,子弹穿颅而过。 天空本该是湛蓝的,临死之前,他想。 归去(片段) 人群浩浩荡荡,象征着奶奶的轿子走在最前边。耳旁,唢呐声震动着阿再的心。红色的蜡烛随着人们向前绵延,像一条发光的河,又像一条归去的路。奶奶在天上也能看到吧,阿再想。村中的人们站在门外,目送着人群离开。阿再一直紧紧握住那根孝子棒,像握住过去的时间。微风轻吹过红色的寿衣,在身后轻轻摇摆,是奶奶吗?一路上,众人都沉默着,沉默地回想与已逝之人的过往,抑或是自己的遗憾。他们都归来了,回到对生命的敬畏,对情感的思考。队伍拐入一条石子路,在这里,轿子将被点燃,奶奶的魂灵将归去,去往天堂。阿再跟随哥哥们跪在地上,石头硌疼了双膝,也硌疼了阿再心中的柔软。一阵烟似将天地相连,在空中缓缓上升。火光照亮了将黑的天幕,为奶奶送上最后的灿烂。“妈妈,走好。”,身旁的大姑说到。奶奶走好,阿再默想。 老壶(片段) 人生就像一杯茶,第一口苦,第二口涩,第三口甜,回味一下,甘甜清香。平淡是它的本色,苦涩是它的历程,清甘是它的馈赠。 爷爷用一种心澄意静的心境去面对事物,保持了心中一片最明澈的净土.无数道纵横交错的皱纹深深刻在了这平凡的一张脸上,又似一道道小渠,里面满是岁月无声地流过。那头雪白的银丝更是触目惊心,白得无暇,却又感觉纯洁美好。棕黄色的皮肤已明显的松弛。却不屈服于年老的身子似还硬朗着,那双粗糙的大手,仍温暖,有力着。 人有了砂壶那份真诚,就会离虚抛伪,拒腐弃蚀。 抛锚(片段) 我伸出手,想要拥抱芦花,可他们如云朵上的精灵,自上而下,漫天飞舞的精灵。生命的楷书似在风中随芦花任意飘动。我闭上双目,深吸一口气,泥土的芳香中,夹杂着一丝苦涩,也许,是芦花远离亲人不舍的泪。他们承载着先辈的意志,承载着对未来美好的向往,落入云间,落入水中,落入土地,在一切或贫瘠,或肥沃的土地上抛锚,扎根,准备着,让新的生命起航。虽然花颜将不复存在,但孕育的新芽,必然光华铺射,高峰闪现。 芦花抛锚之处,正是生命生长之时,他们的抛锚,涌出一片片暖意,在我心扉展开。抛锚,不幸之幸。 读书(片段) 读书,会在你孤单寂寞的时给予你欣慰,在你情绪低落时给予你快乐,在你无聊空虚时给予你充实。 阅读能够摆脱心中平庸,早一天就多份人生的精彩;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。孔老夫子说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。马克思曾说“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,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。” 古今中外的善读者如同酒味,甘甜纯正,用知识的脚步知行天下,做一个善读者,立志说遍天下字,发愤读尽人间书。 做一个善读者(片段) 常言道,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“人不可以一日不读书”也是建立在其基础上的。热爱读书是前提。毛主席说出这句话,他同样也是这么做的。他一生将《资治通鉴》读了十七遍。为了研读《楚辞》,翻阅了五十多种不同版本。书的边边角角都被他翻毛了边。书上更是布满了他即兴之时,由感而发写下的感悟,第一遍读与第二遍读的意思可能完全不同。这就是对读书达到了痴迷的地步。萝卜青菜,各有所爱,读你想读的,学到知识,总是好的。 书执手中细品之,书灯熄灭也惜之。做一个善读之人,也做一个善悟之人。就在当下,抓住间隙中的感动。你会觉得,原来这个世界,还可以这么理解…… 记忆里的炊烟(片段) 奶奶重重地把老年机放下,哼着我从未听过的小曲。欢乐穿过没有介质的电话两头,充斥在空气中。 我推开那扇斑驳着锈迹的铁门,探头望去。崭新的阳光透过陈旧的尼龙网,零零散散地于那古老的八仙桌上趴下。熟悉的官保鸡丁还蒸腾着白汽。她老人家躺在院子一隅的藤椅上打着小盹。 我轻轻走进,自觉地洗了手,用得肥皂小了一圈。悄悄地走至藤椅旁,将奶奶轻轻摇醒。
我喜欢邮政局门口的绿色的铁皮信箱,或许一年到头也不会有几封信需要被递送,但这个铁皮的小家伙永远都站在那里,期待着人们的眷顾。望着来往的车水马龙。他会不会想起那些人的故事,他与她每周一次的相互简讯。人们将笔墨与纸香化为隔山海的思念,仅仅是一段缱绻缠绵的文字也能让人红了脸。毕竟没电话的从前,奔跑只因思念。
我喜欢小时候短短的衬衣。
我喜欢被翻烂的童话书。
我喜欢老掉牙了的民间故事。
我喜欢皱巴巴的邮票。
其实,我还是喜欢生活的每一个赐予。
“我们欢喜地承受生命中的每一笔,人生没有败笔,每一笔都是天意。”
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花园,深植心中,便香了灵魂。